感遇江南有丹橘中化用后引用的典故或诗句有_江南有丹橘的解释是什么
<<感遇-江南有丹橘>>
江南有丹橘,经冬犹绿林。
岂伊地气暖?自有岁寒心。
可以荐佳客,奈何阻重深。
运命唯所遇,循环不可寻。
徒言树桃李,此木岂无阴?
江南:唐诗里经常出现江南这个词,江南具体指哪里?小编想大概可以做一篇论文了,这里只能说个大概。江南既有地理上的概念,又有文化上的概念,还有行政上的概念。地理上的江南,狭义上指的是长三角地区,苏南加浙北,以两座天堂城市苏州和杭州为代表。广义上指长江以南,岭南以北的广大区域都可以叫江南。文化上的江南包含了部分淮南地区,以扬州为代表的苏中也属于文化上的江南。行政上的江南有唐朝的江南道,所辖范围和地理上广义的江南接近。宋朝的江南路,主要包括今天的江西省和安徽春雹省南部。清初从明朝南直隶沿袭过来的江南省,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和安徽两省。至于本诗中的江南具体指哪里,小编想还是指广义上的长江以南地区,因为这片区域就是丹橘的主要生长地。
丹橘:红色的橘子。能吃吗?能吃。好吃吗?好吃。怎么吃?剥皮直接吃。上一首诗张九龄用了大诗人屈原的香草美人喻,这一首也同样受屈原启发。以橘喻人,也是自屈原开始。下面请骏琛百科网的粉丝们欣赏屈原的<<橘颂>>,他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啊!
后皇嘉树,橘徕服兮:后皇代指天地,所谓皇天后土。徕服:徕,同"来"。天地间美好的树木就属橘树,橘树生来就适合在南国生长。所谓"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"。(<<晏子春秋>>)
受命不迁,生南国兮:命指橘树的禀性,不迁就是不移。橘生南国,禀性不移。南国也就是楚国,恰巧楚国统治的疆域也与地理上广义的江南接近。
深固难徙,更壹志兮:壹志,心意专一。再加上心意专一,根深蒂固,所以难以迁徙。以上几句都在在赞美橘树坚贞不移的品格,一心一意的忠诚。
绿叶素荣,纷其可喜兮:素,白的意思。绿叶白花,繁茂得让人欢喜。这里描写橘树的叶和花。
曾(céng)枝剡(yǎn)棘,圆果抟(tuán)兮:曾,通"层",层层叠叠。剡,尖,锐利。棘,刺。抟,有几种说法,有说同"团",圆圆的意思。有说同"圜",环绕的意思。小编觉得抟同"团",但不是圆圆的意思,而是聚集的意思,和"亲友如抟沙,放手还复散。"(宋-苏轼<<二公再和亦再答之>>)一个意思,其实就是南方的方言,把什么东西聚聚拢的意思。枝儿层层,刺儿尖尖,圆圆的果实团在一起,真是可爱。这里描写了橘树的枝和果。
青慎渣黄杂糅,文章烂兮:文章,色彩,指橘子皮的颜色。烂,灿烂。橘子皮青中杂黄,黄中糅青,颜色灿烂。屈原歌咏的橘子不是丹橘,而是有青有黄的。不知是品种的原因,还是因为半生不熟的原因。这里描写了橘子皮的颜色。以上几句都在描写橘树和橘子的外貌,描写得很细致,很有层次。天天说过,会描写才是真文人。屈原老师在这里为小编们做了示范。
精色内白,类任道兮:精色,鲜亮的颜色。内白,洁白的内心。橘子瓣外表包裹着一层白色的筋膜,又叫橘络,内白大概就是描写的这个东西。诗人行文至此开始由颂橘转而赞人。类,类似。任道,承担道义的君子,所谓"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"(<<论语>>)里的那个士。橘子真是外表精美,内心纯洁的好果果啊,就像是任重道远的君子一般。
纷缊(yūn)宜修,姱(kuā)而不丑兮:纷缊,繁盛而纷乱。宜修,修饰得体,恰到好处。姱,美好。对上一句进行补充,说橘树长得茂盛而有神采,修饰得体而有风采,真美啊,不丑,不丑,着实不丑!以上是对橘树和君子外貌的赞美。
嗟尔幼志,有以异兮:嗟,叹词。尔,代词,你。哎呀,你幼年的志向,就与众不同。
独立不迁,岂不可喜兮:这么多年来,你独立自守而不更异,怎么能不叫扒孝帆人高兴!
上面两句呼应前文的"受命不迁","纷其可喜兮"。
深固难徙,廓其无求兮:廓,心胸开阔,光明正大。呼应前文"深固难徙,更壹志兮。"你坚贞忠诚的禀性难以动摇,开阔正大的心胸无所私求。
苏世独立,横而不流兮:苏,清醒。横,横渡,横越。你独立于世,保持清醒。横渡于水,不随波逐流。"举世皆浊小编独清,众人皆醉小编独醒。"(<<渔父>>)的意思。
闭心自慎,不终失过兮:你清心自守,戒惧谨慎,从来都不敢有所过失。
秉德无私,参天地兮:秉,坚持,保持。参,合。你保持的德行,恰如天地一般无私。以上都是对橘树和君子内在品性的赞美。
愿岁并谢,与长友兮:岁月流逝,小编愿与你共度,长厢厮守,小编俩做对好友。
淑离不淫,梗其有理兮:淑,善。离,通"丽",美丽。淫,放纵。梗,刚正。理,纹理,喻指法度。呼应前文"精色内白,类任道兮。纷缊宜修,姱而不丑兮。"你内善外美,而不放纵,正直向上,而有条理。对橘树和君子的内秀外美再做一次总结。
年岁虽少,可师长兮:即使年纪不大,却可以做小编的老师。前文要橘做朋友,这里又要橘做老师,亦师亦友。
行比伯夷,置以为像兮:伯夷,伯夷、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,兄弟二人反对武王伐纣,认为这是不孝(传说武王是抬着文王的棺材出征的)不仁(以下犯上,挑起战争,弑杀君主)的行为。但是武王不听,灭了商朝以后,二人耻食周粟,饿死在首阳山。他们二位在屈原的心目中正是"苏世独立,横而不流"的榜样。像,效仿。你的德行堪比伯夷,种在这里做小编的楷模吧!
韩愈夫子有一篇<<伯夷颂>>可以做参考,看了就明白为什么屈原要在这里将橘比作伯夷了。小编且摘录一段:
这种坚守节操,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,从伯夷、叔齐开始相传,影响到了屈原,也影响到了张九龄,更融入进了中华文明的精神血液之中。这是一条非常清晰强健的精神脉络,完全可以再做一篇论文了,且在这里打住吧!愿这条精神脉络,生生不息,绵绵不绝。
没忍住写了那么多<<橘颂>>,反而把小编们的正主给冷落了,但是<<橘颂>>是值得好好读一读的。小编们继续这首<<感遇>>。
经冬犹绿林:经历了寒冬也不凋零,还是一片绿林。比喻君子品格坚韧,能够经历风霜。
岂伊地气暖,自有岁寒心:岂,难道。 伊,那里,指江南。难道是那里的地气和暖?不是因为地气和暖啊,而是因为橘树本来就有耐寒的本性。比喻君子内心本来就有高洁的品质,并不是从外求得,表演给人看的。
可以荐佳客,奈何阻重深:佳客,指的是朝廷或者皇上。前面写的是橘林,可见不是指一个人,所以可以认为张九龄这一篇写的是士林群像,而不是一个人。这么多正直高洁之士可以推荐给朝廷,奈何阻力太大。这个阻力不用说,指的是李林甫把持朝政,贤良志士不得进。
运命唯所遇,循环不可寻:唯,听任、任随。循环,周而复始,变化莫测。命运任随自己的遭遇而转变,变化莫测,不可捉摸。
徒言树桃李,此木岂无阴:徒,只。只说种植桃树、李树,难道橘树就没有树阴了吗?呼应前文的"绿林"。这里用了典故,小编引用一下:
典故里的桃李是褒义的,但是在这首诗里是贬义的。桃李在这里比喻争荣斗艳、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。张九龄一方面为正人君子得不到重用而鸣不平,另一方面又在警告朝廷栽培错了人,将来要吃苦头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贤良志士的信心,他们人数很多,可以支撑大局。
如果说上一首诗还只是他个人遭遇的抒怀,那么这一首诗则是为所有贤良志士鸣不平了。后来的事实也都如张九龄所料,朝廷腐败,安史之乱爆发,但大唐王朝并没有被彻底颠覆,叛乱得到平息。再回头读这一句:"徒言树桃李,此木岂无阴?"不得不佩服张九龄的远见和胸襟。